成为优秀的设计师:感受能力、技能、回归兴趣
-- 21世纪什么最贵?
-- 设计人才!!!
-- 中国什么行业待业人数最多?
-- 美发,足球,设计!
对于一个设计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是设计师,但是在目前这个泛滥的行业,要挑选出好的设计人才,实属大海捞针。
设计业已经由于信息时代电脑软件的冲击和中国教育制度两方面的问题而变得面目全非,设计专业似乎成了很多学生的避风港,“文化科目考不好,就学设计吧”也似乎成了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渴望文凭的最多选择。
中国设计行业现在有点像中国足球了,提倡重视是很好,但是人多了未必是好事,设计不是一言堂,但是众言堂更做不好设计。这样的结果让设计行业不好混了。中国足球不是后备人才不够,我们从娃娃就开始抓起了,但是现在我们却忘了足球真正的目的。所以现在还是没有影响足坛的球星。
学设计的人多,看上去公司的选择余地大了,但是,相对于一个需要稳定的设计团队,这反倒成了一个大问题。随便一个招聘发出去,应聘的邮件就塞满邮箱,但是等你打过几个电话,一问就失望了……
不是不会软件,不是不会手绘,不是不会思考,不是不会学习,不是不会团队合作,不是不会……而是没有“灵”性。
》对设计师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刚出校门时,以为不会有哪个公司的老板会我这样的问题,因为在我看来,公司不会在意你的事业理想和对设计的领悟,他们只会看重你的职业能力能否完成单子带来利益,也许那时的我对于社会所持的看法不是太理想化了,而是太不理想化了。说实话,我对于这个社会没报什么希望,我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这个商业社会我们很难找到一个能够分享内心纯真理想的人。所以,当我听到那个公司招聘人员问这个问题时,我有些吃惊,也立刻产生了些好感,当然除了前面说的原因,吃惊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个公司不是一个专门的设计公司。
现在我的回答依然和面试时一样:
一、 感受能力
敏感的心是一切设计的根本,是“灵感”的源泉、“表现”的冲动、“原创”的前提。没有良好的感受能力,没有对一个事物独特的领悟能力,你的设计会是空洞的,是没有创造性的,也许你解决了客户或他人问题,但是你丢掉了“创造性”,这是设计之所以成为设计,也是客户找你做设计的真正原因,因为这个社会需要竞争力。
作为设计师,你该到哪里去找这个创造性呢?-- 内心深处,感受,真正的投入,感受一件事物,一件事情,真正的投入,让过程告诉你灵感,告诉你你的独特感受,把你(设计师)还原成一个“人”,有着真正自我感受能力的人。这就是设计人性化的前提,你要人性化的感受在先。
* 设计师应该是个“敢爱敢恨”的人,时刻都可投入,进入一种感受状态,并且充满激情。
你应该努力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感受能力,锻炼自己的感受神经,让每个感受细胞都发达无比,视觉设计主要是视听两个方面的设计,但是感受是全身心的投入,不要吝啬,人的器官和大脑一样,越用越灵活,海伦·凯勒也就只奢求三天的光明,但我们也还是满足不了她,别等到你也失去光明了才感叹原来世界如此多彩。
你要变很敏感,微风吹过,都使你诗兴大发,天气变化,你会第一时间感受到。但这不是脆弱。敏感而不脆弱,是需要控制的,这是能力,是习惯使然,是要你控制的。
》感受能力 ---- 关于喜新厌旧
在这个品牌与广告信息的世界中,可以说我们的感受能力更加脆弱也更加迟钝了,因为人的感受有“适应性”这一特征,接触了大量同样类型的广告刺激,你的感觉系统就会对它反应迟钝,久入鲍鱼之市而不闻其臭,这就是设计师最大的敌人,新鲜的东西才有竞争力,艺术的标准是追求“好”,比如好的情感,但是作为与经济利益关系更直接的设计,它的标准是追求“新”。也就是我们说的冲击力。
* 设计师应该是个“喜新厌旧”的人,它是使你具备职业竞争力的基础。
喜新厌旧,是你对自己设计提高的要求,设计师是追求美的,但是新的东西并不是都美,美的东西有恒久性,我们本质上追求的是“美”,而不是“新”,新只是恒久的东西的不同的一面而已,人生在世,思考的问题不过几个,多的是答案,不是问题,所以,这是你感受的角度问题,想得到不同答案,就得选择不同的角度问问题,这样你得到的感受就会不同。别忘了,法律规定,一夫一妻,如果你不想总是结了离,离了结,就得学会以不同的方式和角度来欣赏对方。其中的美也是恒久的!
》感受能力 ---- 体验经济
21世纪是智识经济,从物质到信息化的转变,也终将改变人的追求和消费喜好,“体验经济”,是未来的主要消费模式,我们从买产品转到租产品,从使用目的转到使用过程中的乐趣,从用钱买物质,到用钱体验一种感受,所以,未来的设计师,真正创新的舞台在情感体验上,一个内心冷漠的人,无法给人带去温暖,一个内心粗狂的人,不能让人感到安全,所以,设计师要体会的深刻,并且能够反思感受,将其转化成形式和模式。
* 设计师应该是“活的深刻”的人,这样你才有表现的东西和表达的欲望。
深刻才会产生意义,意义是美的来源。单一的形式和色彩没有美可言,顶多让你觉得舒服,但是真正的美来自于你对于事物的意义联想和情感共鸣。深刻不是要你“刻”的深,而是要你感受的“广”,多联系,多联想,让这一刻的感受激起更多已有过的感觉,这样,这种感受才会在你的情感记忆中,找对位置,并且下次容易调出来。这也是设计学习里常说的联想的真正目的,驱动设计灵感的是情感的联想而不是形态上的相似。
二、技能
设计中有多少是可以真正学习到和训练得到的?我想说的是设计师的职业理论和技能。像一个有着强烈表现欲望的人,最需要的是学会一种艺术形式,熟练之后,就可以为所欲为的表达自我。我们会称其为艺术家。
这个原理不是只存在于我们平时所谓的艺术领域,任何领域的娴熟和领悟都会上升到艺术层面,比如李小龙的功夫(截拳道),只是他表现自己的手段,任何门派和形式,都只是达到目的途径,他的目的只是为了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自己,和成为自己,同时自由的表达自己,想到并且也能够做到。所以他的截拳道强调没有套路。但是要达到这一最终目标,还是需要通过一定拳脚套路的不断练习的,只不过这时某帮某派的拳脚(李小龙最初学的是咏春拳)已经只是方法而已了,不再会被形式所困,达到目的后什么门派就不再重要了。这是武术也是所有艺术门派的至高境界,是中国哲学思想所致,一切起源于“无”,一切又归结为“无”,所以你会看到武侠片中的最高境界都是“无形”“无招”,已经成为“自己”之后的“无境界”。
设计同其他艺术手段一样,设计师只是借助形式,达到自由的表达自我的目的,不过设计师的手段却更加多些。画家要么水墨,要么油画,音乐家要么钢琴,要么小提琴,但是设计师却都要吸取。
》技能 ---- 关于艺术
关于艺术与设计的关系,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我只看到,艺术能给设计什么?
艺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这些诗歌,写作,音乐,绘画,雕塑,舞蹈,歌剧,等等都是一样的,都是情感的表达,都需要借助形式意象,借助不同的感受器官,我们可以说艺术给了设计最多的是美的感觉。设计师要通过艺术这种更直接的接触情感和美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美感和情操。
艺术是社会的良心,它把持着科学和人类发展的方向,“没有艺术人类就会做出象战争这样的蠢事”,当今这个商业社会,设计作为最能影响人类情态的东西(大众艺术),对于社会的审美和情操道德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设计师更需要好的艺术的熏陶,这要他们才不会做出像“脑白痴”那样的广告。才不会让我们的下一代,分不清好坏与美丑。
* 设计师应该是“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应该是个“艺术家”决定了设计对于社会的责任。
不论你是平面设计还是空间设计,还是影视设计,其实都是设计,只是需要你掌握和控制的方式不同而已。
只要你的感受能力够敏锐,形式,色彩,空间,情感,视觉原理,符号原理,传播原理,等等都掌握娴熟了,你就是个艺术家了。
》技能 ---- 关于创意
创意的能力是思维方法,思维方式,可以训练养成,养成一个习惯顶多需要四个星期,只要你肯练,创意就会自己往外蹦。
创造性思维,就那么几种,至于究竟有多少中不重要,因为人的思维习惯就两种,偏理性,偏感性,创造性思维是这两种的结合,如果你是个理性的人(逻辑思考记忆为主),那就多练习图像思维,和情感记忆,如果你是个感性的人(情感思考环境记忆为主),那就多练习分析类型的思维,比如找两个东西的共同特性和不同特性,其实就是在练习逻辑分析能力,在设计中,你需要感性的思维来启发灵感,需要逻辑思维来分析概念,来安排设计元素从而传达准确的设计意图。
创意更多的来源你追求不凡的心态。你的想法总会和别人冲突,因为我们都是凡人,敢于否定自己觉得平凡的想法,要知道总有更好的想法等着自己,在创意这点上,设计可以说是绝对公平的,和奥林匹克精神一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 设计师应该是“追求不凡”的人,这决定了设计事业成就的高低。也是每个行业成功的前提。
勇于挑战自己吧,每天都有个新的自己在等着你。人生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当打败自己成为习惯,你就成功了。
12下一页 |